新华社成都8月1日电(记者吴晓颖 陈地)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来自全球的大学生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激战正酣,在成都温江区江安河畔一个酒店的会议厅内,关于体育教育的重磅学术交流会于7月31日刚刚闭幕。
作为国际大体联最高级别教育活动,成都FISU(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世界学术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30余名专家学者。怎样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运动、如何促进大学体育发展……业内大咖们围绕“运动、健康、科技、文化”话题展开研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描绘体育事业的“诗与远方”。
【资料图】
“离开板凳” 运动即良药
“带着孩子一起运动,让后辈养成运动习惯,这是我留给他们的财富。”在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拉里·达斯汀作报告时展示了祖孙三代一起做运动的全家福照片,“我每天都会运动,每周全家一起去爬山,运动能让人更健康、减少疾病的困扰”。
在拉里·达斯汀教授看来,“运动即良药”,合理运动对预防慢性疾病、降低健康风险至关重要。他呼吁“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当下,数字时代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随之出现的网络沉迷、手机依赖等问题,对人类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挑战。久坐懒动、运动不足,正在瓦解人们的健康,各国普遍存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弊病。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深有感触:“现在的学生,从清晨坐到深夜、缺乏运动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健康,也可能让他们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动起来”不仅促进身心健康,也有益于精神疾病预防。神经解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与团队研究发现,运动能够促使肌肉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抗炎症因子、荷尔蒙等有益物质,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促进精神健康。“此外,已有很多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降低一些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发生率,比如帕金森病、痴呆症等。”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与会专家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75岁的苏国辉至今仍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工作7个小时。他笑言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诀是每天走8000至1万步。“走路是一种很方便的运动方式,我每天走路上下班,有时工作太忙,运动量不够,就在屋里原地踏步完成运动‘指标’。”
开“处方”让学生走上操场
生命在于运动,但如何让人动起来却是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身体活动状况报告》显示,81%的青少年没有达到世卫组织建议的每天进行1小时中高强度体育活动水平。
“学生不能因学业压力就忽视了户外运动,应更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雷诺·艾德提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学校在体育设施配备、培养体育意识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国际大体联提出健康校园项目,旨在让大学成为促进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良好场所,鼓励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以此获得健康和幸福。中国已有北京大学、东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获得国际大体联“FISU健康校园认证”。
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分享了中国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上操场”的探索实践。“大学体育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强调普及与提高并重,推动开放与交融共进,创新大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方法、形态,推动大学体育体系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怀进鹏举例道,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推动常态化竞赛机制扎根校园,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校园体育竞赛。国内平均每年开展超过100项次的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竞赛,直接参与大学超1000所,体育成为学生人人可享的基本权利。
除了学校主阵地外,父母的鼓励和提供运动榜样,以及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打造也很有价值。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观察到,“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不上补习班了,运动时间多了,但适合青少年的社区体育健身场所不足成了一个新问题。“一些社区设置的棋牌室、健身房、体育设施大多适合成年人,缺少孩子玩耍、锻炼的地方。可以在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区域配置适合青少年的运动设施和体育场地,培养一批面向青少年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
“帮助学生从不爱运动变成运动达人,需要校园、家庭、社区联动,让运动观念深入人心,使儿童青少年真正掌握1-2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从而养成运动的终身体育习惯。”汪晓赞说道。
体育让世界更包容
“体育是促进个人提升和社会包容的有力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作主旨报告时表示,体育不仅能帮助人们掌握有用的技能、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打破障碍,超越语言、文化、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限制,将各国人民和民族团结起来。在体育运动、竞技中,体现了对尊重、公平、纪律和追求卓越的愿望等价值观的传递。
参会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钟秉枢作报告时讲述了一个故事: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800米半决赛中,美国选手伊赛亚·杰维特和博茨瓦纳选手尼耶尔·阿莫斯绊倒了对方,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扶起对方,相互搀扶着奔向终点。
“赛场内外,类似体现体育竞技中团结、友爱精神的故事还有很多。”钟秉枢说,体育是一种超越国境线、超越文化、塑造友谊和互信的运动,它能够让不同国别、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更加了解彼此,尊重彼此的文化和风俗。
怀进鹏倡议,大学体育应致力于合作交流,让世界更加开放。世界各国应当坚持多边主义,持续推进大学体育领域的交流、分享、支持与合作,共同完善全球大学体育治理体系,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互信机制,推动世界大学体育运动更加多样,让大学体育文化交融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青年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先锋、是文明交流的使者,大运会为各国青年搭建起展示自我、沟通交流的舞台。“尽情享受这段珍贵的相聚时光,相互学习、广交朋友,走进成都这座美好的城市,了解这里的人民,探索这里的历史和文化。”雷诺·艾德向参赛大学生送上美好祝愿并相信,青年作为未来领袖,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体育运动将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02
08-02
08-01
08-01
08-01
08-01
07-08
07-08
07-07
07-07
聚焦百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