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照相馆是最有生活仪式感的,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本压箱底的相册,偶尔翻阅那些老照片,总有一种温情从心头泛起,一幅幅画面定格了无数个珍贵的瞬间,记录了岁月的美好,更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在江北新区盘城新街,有一家老照相馆,名字就叫“盘城照相馆”,从1982年开业至今,它陪盘城人走过了40多个年头,承载着几代当地人的光影记忆,如今依然在营业。
(资料图)
走进位于盘城新街的盘城照相馆,店面不大,店内设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看就是“老字号”。一块蓝布、两盏大灯、一张张承载岁月记忆的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店主章发金特地搬出了家里珍藏的老古董——木式l2寸座机,许多盘城人的老照片就是它拍摄的。老章把这台老式黑白座机称为“老朋友”,言语间透露出一股亲昵。
章发金和他的“老朋友”
“这台座机在当年可是风靡一时,看这里有个小窗口,可以看到倒立的影像,‘箱子’下方的板子可以调节焦距,摄影时要盖上红布蒙住光线……”今年65岁的老章聊起他的宝贝神采奕奕。他介绍道,自己是盘城培养出来的摄影师,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身份证开始推行后,证件照拍摄需求庞大,“单位派我去浦口青年照相馆学习,那时照相学徒要拜师,至少半年才能出师,这台相机就是那个时候买的。”学成归来后,章发金就用这台照相机为盘城当地乡亲和大学生拍摄了他们第一代身份证照片。
章发金(中),这是木式l2寸座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章发金回忆:“那时候的照相馆可谓门庭若市,有时候一天能拍几百个人,当时只有三四个工作人员,拍摄、暗房冲印、整修、剪裁,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大家连轴转,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后来,随着照相馆转制,老章和爱人承租下来开始自己经营,当年很多拍身份证照片的乡亲们又前来拍毕业照、结婚照、生日照、全家福……章发金想起当年的盛况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他每天反复多次钻进用绒布罩着的老式座机,手捏着气囊球,随着嘴里喊“一、二、三”,一张其乐融融的瞬间就定格在几寸见方的照片上,那种情景至今难忘。
章发金作品
作为盘城远近闻名的摄影师,在盘城文化站工作的章发金经常被邀请拍摄重要活动、人文风光和百姓故事,他的多幅作品登上了《南京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前些年,老章的“古董相机”还受邀到盘城小学展出,与孩子们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生动瞬间也被摄影师捕捉下来,再次刊登媒体。岁月流逝,青春不在,唯有这些照片凝固了光影,见证着时代。
木式座机受邀到盘城小学展出
从早期的木式座机到黑白彩色胶卷相机,再到如今的单反相机,盘城照相馆历经数次搬迁,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经历了照相器材和摄影技术的变革。四十多年过去了,照片墙上的老照片色泽依旧,主角风采依旧,章发金却从懵懂学徒成长到人像“老炮”,那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就像一根纽带连结着过去和现在,让人触景生情,荡漾起发自心底的美好回忆。
眼下,手机照相的使用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手机像素越来越高,再加上美颜、滤镜的功效,随时随地就能够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虽然照相已经不再是件新鲜事了,相馆也不复当年的光景,但每天仍能有不少前来拍照。在儿子的加入下,照相馆如今增加了会展服务、视频剪辑、无人机航拍等新业务,满足市场新需求。而对章发金来说,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执着和坚守:“只要我还能拿得动照相机,只要还有人来店里拍照,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新江北报记者 韩正莲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