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三期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集电力、能源、通讯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还包含多条地下车道——这就是成都金融城三期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日前,该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这个项目里的各种管线不仅住着“楼房”,未来还有机器人进行巡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构布局有突破
“地下综合管廊相当于是‘管线之家’,集电力、能源、通讯等各种管线于一体。金融城三期地下综合管廊长3380米、宽16米,除了管线,还包含多条地下车道,是国内罕见的‘竖向三舱’临江城市综合管廊,宛若一条护卫城市绿色高效运转的‘大动脉’。”承建单位——中建二局项目总工程师王浩介绍道。
为什么要采用“竖向三舱”管廊建设技术?“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管线在维护或抢修时路面反复开挖造成的‘开拉链’,减少对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而我们采用的‘竖向三舱’综合管廊,与普通管廊只设有横向多舱不同,它相当于将以往几间相邻的‘平房’,升级为上下重叠的‘楼房’。”王浩向记者介绍,“竖向三舱”指竖向建造了管廊舱、夹层检修舱、车道舱,“临江‘竖向三舱’管廊建设技术在国内也比较罕见。”他表示,“竖向三舱”不仅可以在管线的后期维护中,不再对道路“开膛破肚”,而且还能节约土地,提高资源利用。
防水施工有妙招
不仅结构布局有突破,项目团队在进行防水施工方面也是妙招频出。该管廊不仅紧邻江边,更有244米的过江段隧道,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0%,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如何开展涉水防水施工,成为项目安全顺利进行的最大“拦路虎”。
“想要在高湿度下保质保速地施工,防水材料是关键。”项目组快速组建了“涉水工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针对防水防汛工作开展专项攻坚。“我们采用分子自粘胶膜以及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这是传统房建项目很少使用的自粘型防水材料。”王浩说。
为了防护万无一失,管廊使用的混凝土全部都是具有抗渗防水功能的混凝土。最后,项目团队还在管廊里面刷上了一层水泥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为管廊穿上了层层包裹、密不透水的“隔离服”,助力管廊顺利穿越奔腾的锦江。
建造管理有智能
不仅分布广泛,金融城三期地下综合管廊还“深不可测”——由于是竖向设计,管廊多部位位于地下20余米的深处,相当于地下负7层左右,与成都地铁6号线、9号线相交,数十家单位存在多专业、多层次叠加交叉作业的复杂局面。
为了保障如此错综复杂的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实现安全智能建造,项目团队引入“BIM+VR”(建筑信息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样板引路管理系统。据王浩介绍,不仅是建设实现智能化,管廊建成投入使用后,还将通过管廊巡检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配套,一体化集成智能监控与报警系统,形成“一站式”管理,让城市建设更智能、治理更高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受访单位供图)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19
08-18
08-18
08-18
08-18
08-18
08-17
08-17
08-17
08-17
聚焦百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