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迎来强降水,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暴雨。
7月29日傍晚,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发布的史上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上一次还是2011年9月29日。
7月30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7月31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预计7月31日8时至8月1日8时,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资料图片)
7月30日上午,北京市大兴区道路两侧积水,雨水不断落下。刘静怡 摄
医生提醒:暴雨蹚水后及时洗脚!
“强降雨期间尽量不赤足接触内涝水,以免引发感染,接触后及时清洗皮肤;尤其有皮肤破损伤口时,要及时进行消毒(碘伏或碘酒)。若2-3天内仍未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及时就诊;不使用积水、污水洗碗筷及蔬菜水果。”7月30日,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闫圣涛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①
此外,“健康北京”公众号也发文提示,“居民需要关注饮用水水质是否有变化,如水质的颜色、嗅味,有无泥沙等异物;不喝生水,煮沸后饮用;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洗菜、漱口等;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如不慎饮用发生不适症状时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也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高温高湿环境下,食物容易变质,水源也容易污染,蚊蝇增多,消化道传播疾病和蚊媒传播疾病也可能增加。尽量不要吃生食或者是半成品,一定要做熟了再吃。另外做好防蚊工作,及时清理积水,避免蚊虫叮咬。①
暴雨过后要注意防好这些病!
1. 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2021年7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暴雨过后,尤其要是还引发了洪水或内涝时,最常出现的就是肠道传染病,包括伤寒、细菌性痢疾、其他肠道传染病等,甚至出现钩端螺旋体病等,需要关注当地传染病现状。②
吴安华医生介绍,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症状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钩端螺旋体病常见表现有寒热身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乏力特别明显,甚至与发热不相称,若不及时就医可能危及生命。
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病从口入”,也就是因为饮用或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所导致的。
防范措施:
(1)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瓶装水相对更为安全。切忌喝生水,一定要煮开后饮用。
(2)食物一定要洗净、煮熟,水果也一定要仔细洗净后食用。
(3)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4)一定要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出现发热、感冒等症状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2. 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
除了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暴雨后常出现的传染病还有手足浸渍、湿疹、夏季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
吴安华医生介绍,皮肤疾病大多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是由于环境污染所引起。②
防范措施:
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勇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身体被雨水淋到或浸泡后,记得做这几件事:
(1)要尽快冲洗干净并擦干,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双脚尤其注意,可用1%的盐水泡半小时后再洗净。
(2)检查皮肤有无划伤、破损,对破损处用淡盐水(1%左右浓度的盐水)或碘酒消毒后,擦点软膏、药水等,预防和控制感染。
(3)腋下、腹股沟、脚趾缝等角质层薄弱、易积水部位,可外扑爽身粉、痱子粉等,使皮肤尽快干爽。
(4)对有湿疹、脚气等皮肤病史的人来说,原有病灶更易受细菌、真菌的侵害,继发严重感染。因此,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如使用塑料袋等将皮损部位保护好。③
3. 过敏性哮喘
山东省立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师曹乃清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桑拿天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再加上雷雨天气气压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④
防范措施:
(1)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因为此时自然风和雨水,可把过敏原从家中赶走。
(2)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④(健康时报)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8-01
07-08
07-08
07-07
07-07
07-07
07-07
07-07
07-06
07-05
聚焦百姓
更多>